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帮助中心
园地首页
互动课堂
学生中心
网络考场
常用网站
资源下载
手机课堂
特色栏目
友情链接
课堂留言
软件下载
今天是: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互动课堂
→ 同步资料(信息技术基础)
阅读材料: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2004年10月12日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颜色
默认
灰度
橄榄色
绿色
蓝色
褐色
红色
出处:IT class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并命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由188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30个操作控制台组成,占地170平方米,重30多吨,每小时耗电150千瓦。其运算能力是:每秒5000次加法,每秒56次乘法。比人快20万倍。在美国陆军弹道研究所运行了约10年。计算机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更是在应用上都是令人鼓舞的。
其发展经过了“四代”。这四代的发展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硬件方面,主要是元器件的发展。从电子管元件发展到晶体管元件,再到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硬件的发展还表现在从简单的外部设备(仅提供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到多样化的外部设备的发展,如键盘、鼠标、数字化仪、扫描仪、音频输入器、手写输入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频输出等等。
二是运算速度方面,从每秒几十次发展到几万次、几十万次、乃至数千万亿次。
三是系统软件方面,从裸机(不提供任何软件)发展到提供管理程序、操作系统、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系统、各种软件工具等。
四是计算机应用方面,从单一的科学计算应用发展到数据处理、图象处理、音频处理等应用;使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从单纯的科学研究领域发展到社会上的几乎所有领域;随之激发了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篷勃发展;各种通用应用软件和专用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展现出了计算机应用灿烂的春天。
五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周期越来越短,硬件的更新周期从五年缩短到两年、一年、八个月,直到现在的两三个月。软件的发展周期从十年缩短到五年、一年;而现在随时就有可能出现新的软件,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如繁花似镜。因此,计算机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科学技术史上最重大的成就。
计算机的发展简列表: 
阶段
年代 
主要元件
特 点
 
第一代
 1946 - 1957
 电子管
 速度底,功耗大,价格昂贵,可靠性差,用机器语言编程,应用难度大,仅应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
 1958 - 1964
 晶体管
 体积缩小,功耗降低,速度增快,价格比较便宜,可以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形成软件控制,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
 
第三代
 1960 - 1972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体积进一步缩小,速度进一步提高,价格进一步降低,可以使用多种高级语言编程,软件逐步完善,操作系统形成并复杂程度高、功能强大,应用领域迅速扩大
 
第四代
 1970之后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微型计算机出现,性能大大提高,价格大大下降,软件更加丰富,应用领域更加扩大,计算机网络普及,小巨型机开始产生。
[ 相关贴图 ]
计算机发展的现实向我们展示了它总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巨型化: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强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这主要是满足如军事,天文,气象,原子,航天,核反应,遗传工程,生物工程等学科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研究的需要。巨型机的研制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反映。巨型机的运行速度一般在百亿次,千亿次以上;主存储容量在几百兆,几千兆以上。研制费用巨大,生产数量很少。我国的"银河Ⅰ"(1亿次),"银河Ⅱ"(10亿次),"银河Ⅲ"(130亿次)都是巨型机。我国研制成功?quot;神威"(3840亿次),在世界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前500台高性能计算机中排名第48位,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美国IBM公司研制的ASCI White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一,每秒运算速度高达1230万亿次。
(2)微型化:计算机的微型化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计算机的微型化是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为明显,最为广泛的趋势。由于微型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软件越来越丰富,系统集成程度越来越高,操作使用越来越方便;因此,它大大地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和计算机的文化化,使计算机的应用拓广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家庭。同时,微型计算机还渗透到象仪器仪表,导弹弹头,医疗仪器,家用电器等机电设备中去,实现了机电一体化。
(3)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用通信线路及通信设备把各别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这种方式扩大了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实现了计算机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提供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协同工作能力,为电子数据交换提供了条件。计算机网络可以是小范围的局域网络,也可以是跨地区的广域网络。现今最大的网络是Inernet;加入这个网络的计算机已达数亿台;通过Inernet我们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互传邮件(电子邮件)。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设施的信息传播活动。现在,又提出了所谓"网络计算机"的概念,即任何一台计算机,可以独立使用它,也可以随时进入网络,成为网络的一个结点使用它。
(4)智能化:计算机的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硬件技术和软件)发展的一个高目标。智能化是指计算机具有模仿人类较高层次智能活动的能力:模拟人类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使计算机具有"视觉","听觉","说话","行为","思维","推理","学习","定理证明","语言翻译"等的能力。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对奕,专家系统等就是计算机智能化的具体应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催促着第五代计算机的孕育和诞生。
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
1985年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为鼓励大学与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这些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开始他们想用现成的ARPANET,不过他们发觉与美国军方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叫做TCP/IP的通迅协议自已出资建立名叫NFSNET的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资金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已局域网并入NSFNET。这样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 ARPANET 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90年代初期,随着WWW的发展,Internet 逐渐走向民用,由于WWW良好的界面大大简化了Internet操作的难度,使得用户的数量急剧增加,许多政府机构、商业公司意识到 Internet具有巨大的潜力,于是纷纷大量加入Internet,这样Internet上的点数量大大增长,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十分丰富,如今Internet 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通过WWW浏览、电子邮件等方式,人们可以及时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Internet大大方便了信息的传播,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通讯方式,可以说Internet是继电报、电话发明以来人类通讯方式的又一次革命。
我国Internet的发展较晚,但还是比较迅速。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率先开通到德国的X.25线路,此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并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以此为基础我国的Internet初具雏形。
近几年,Internet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54个国家,连接的网络6万多个,主机达500万台,终端用户近5000万,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1994年中国Internet只有一个国际出口,300多个入网用户,到1996年已发展到有7条国际出口线,2万多个入网用户,到1995年我国初步建成四大骨干网络:
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作的中国科研网(CASNET)。目前已经连接了全国24个城市的上百个研究所。
由清华大学负责运作的中国教育科研互连网(CERNET)。目前已经连接了全国三百多所大学,拥有2Mbps的国际专线,CERNET计划连入全国绝大部分大学和有条件的中学、小学。
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支持,吉通公司负责运作的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由邮电部组建的中国网(Chinanet)。Chinanet是我国的第一个商业网,1995年6月第一期工程完成,开通了北京、上海两条带宽64Kbps的国际出口线。预计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将覆盖各省市的全国骨干网,同时出口线带宽由64K升至2M。CHINANET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拥有86Mbps的国际专线。
以上四大骨干网的建立为Internet在我国的使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Internet在我国会有一个良好的明天。 
三、信息化浪潮
[ 相关贴图 ]
托夫勒先生的书包括《未来冲击》、《第三次浪潮》以及《战争与反战争》,最近又完成了《创建新文明》。这些书被翻译成汉语、日语等30多种语言,并发行了几百万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深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人的影响更加令人难忘。他的书和演讲带给许多改革家和世界的领导者赋有远见的信息和新的想法。
预测一中国:向第一流的国家稳步前进
我近年来到过中国不少地方,不过都是大城市,这些地方可谓变化惊人。但也有很多地方没去过,那些地方的变化当然不会像城市这么大,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差距是明显的。我1983年首次访华,去过北京、上海、苏州,这些城市现在与那时相比,简直是像换了个世界。甚至与几年前相比,也是不同的天地。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指新盖了很多高楼大厦,而是市场上充满着琳琅满目的消费品。
我形象地将中国分成“三个世界”:一是“第一次浪潮”覆盖的人口。这个世界居民是九亿农民,这些生活在第一次浪潮中的人们需要根本性的变革。他们当中很多人恐怕是受到入世冲击最大。二是第二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人口总数约三亿,他们是生活在城镇,属于大生产的工业化社会。
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人口,据国家计委的分析,这部分人口比较少,约千万人。我把他叫做“第三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是信息时代的人口,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而在美国,第二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越来越少,而第三次浪潮人口却越来越多。美国农民只占总人口的2%,但他们并不是农民,他们是用现代技术进行生产。基本上美国大多属于第二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而中国三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都有。中国政府管理这样社会,复杂程度要比美国难得多。因为每一个阶层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中国正在努力地改变第一、第二、第三次浪潮的人口之间的关系,再过10年,也许20年,几代人,这个比例关系会变化。中国试图努力在一代人时间内进行改变这样的结构,可是手中的资源有限,如何配置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花多少资源去改变生活在第一次浪潮那样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花多少资源用于第二次浪潮人口;花多少资源用于第三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使用第三次浪潮中的技术、工具、方法等来改善生活在第一次浪潮中的人口。而传统的发展模式是,处在第一次浪潮中的人离开农村,离开家乡,融入第二次浪潮,进入城市到工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庄稼基因处理技术、宽带技术等所有强大技术的力量,用“第三次浪潮”下的技术力量去改变生活在第一次浪潮中的人口的生活质量,那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早在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就开始有人问我:中国能不能跳跃一下,不经过第二次浪潮,而直接从第一次浪潮跃升到第三次浪潮。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历史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够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是大致方向我们是可以估计的。事实上,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样的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以的,我们完全可以跨越经济发展的某些阶段。在这场第三次浪潮的开始,中国并不占先,中国的移动电话的发展和宽带的发展历程已经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我要指出的是,你可以跨越式发展,但是你不能跨越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而宽带正是提供这种教育的利器之一。我对开始的问题的结论是,确实有新经济存在,这一切对中国改变人口结构,改变第三次浪潮人口,工业和农业人口的结构是有帮助的。我相信中国正在向着成为21世纪第一流的国家稳步前进。
预测二入世:首先还是要依赖国内市场
托夫勒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是英明的。入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中国一旦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挑战最为严峻。那种认为中国能轻而易举地适应入世带来的挑战的想法是十分天真的。
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入世的时机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实际上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特别重视贸易和以贸易为中心的这种长期政策的成功。让我们把历史回溯到几十年前,日本是第一个实施以出口为导向战略的国家。它很快地掌握了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同时又请来了世界著名的质量问题专家————爱德华.德旺(音译)。在这之前,日本的出口很糟糕,美国没有人想买日本货。但这位专家把重视质量的观念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同日本的特色管理结合起来,结果日本经济向前迈了一大步,非常成功。很快,日本就向韩国、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投资,后来还投资美国,连美国纽约的标志建筑物———洛克菲勒中心、环球影城也被它买下。日本为什么能成功,而当时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国家采取这样的策略成功的先例。后来韩国人也说,你看日本多么成功,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这样做。马来西亚也说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出口上。没过多久,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在大张旗鼓地搞出口。实际上,当所有这些发生了之后,才轮到中国开始决定要这样做了。我们很快发现全球整个来讲出口过剩。随着中国成功地向国外出口商品,一些邻国也担心受到冲击。
重要的是,入世后中国要注意学习并汲取别国的教训,而那些国家并没有引以为戒,没有很好地把国内经济搞好。而中国的幅员辽阔,有很多的机会去成功地开发国内市场和搞好国内经济。这样的话,就不必过分地依赖于出口到美、日的市场,减缓来自邻国的压力。中国入世代表着他向前迈出了巨大一步,但同时也充满着风险。日本的问题是在于没有发展国内经济,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国内经济衰退之后,无法对国内经济进行大量投资,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日本把最新的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但没有很好地将它应用到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只是把“革命”完成了一半。它说明成功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中国应当把握机会,避免重蹈别国的覆辙。
中国将继续受到外部世界的压力,这很正常,因为搞贸易就会不断有摩擦,会有其他国家批评中国的贸易政策,中国也会进行反批评,中国对此不应很在意。
预测三宽带:未来赶超世界的一条捷径
托夫勒说,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经历了今天中国正在经历着的这种变革,这种变革瞬息万变而且还在不断加速之中;同样,也没有几个产业能够像今天的电信业和宽带接入那样迅速变化。目前,世界各地的信息公司的股价正在急剧下跌,市值不断缩水,在欧洲一些电信公司也被政府吊销3 G业务的经营许可证,更有不少公司正负债累累,挣扎在破产、合并的边缘而无力自拔。在西方,开始有人对电信和宽带未来表示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电信业和宽带接入无足轻重,用户也不需要这些服务。
托夫勒说,他对宽带有多年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新文明,将有一个灿烂的未来。尽管目前股票狂跌,但不能由此就断定它没有美好的未来,而应从历史的、长远的观点来观察,宽带的历史性的价值是明显的,毋庸置疑的。
一万年以前,人类引发了一场农业革命。自此后的一万年以来,这个地球上大多数的人以务农为生,依赖土地过活。三四百年前,工业革命引发了第二波革命的浪潮。现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一场新的足以改变世界的革命正在进行。现在我们正在向着第三次浪潮前进。每次浪潮都有其不同的信息结构。而随着工业革命,整个信息传递的体制有了彻底的变化。工业革命带来了众多的产品,同时也带来了大众传媒,这就引起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当我们迎接第三次浪潮的时候,我们通信和交流的基础设施必须有所变化,必须向前推进。事实上,这种变化业已发生,正在发生。
另外科学家们正在通过互联网共享他们每天的研究成果,这一切和宽带的传输技术是分不开的。我想这些发展都是以通信、宽带信息传输的发展为基础的,这些公司个人和科学家,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我看来,宽带将提供更快速的、更便宜的、更方便的电子邮件,更便宜甚至是免费的电话服务;更有用的新的教育工具,使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地的人摆脱贫困;全新的游戏,有趣的新的娱乐传媒,宽带使这一切成为可能。为了一条短短的消息而在电脑前等啊等,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宽带还使我们能够进行全方位多媒体的交流,它将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将成为生活中的例常现象。宽带是第三次信息浪潮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次浪潮经济的中心。宽带对于将来的电视、媒体、教育至关重要,它可以促进每个领域的变革。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一份技术报告说:随着数字电视和媒体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游戏、视频游戏和音频都已成为数字内容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互联网光纤和卫星通讯正在日益连成一个更大的交互的宽带网络。我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智能化技术、视频中心,终将会把所有的这一切带进千家万户。
电子公司正在努力争取提供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视、洗衣机、空调和冰箱,所有的都彼此可以交互。这需要宽带网的支持。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谈论智能化的汽车,用GPS定位的汽车,监控是否有需要更换的轮胎,通知使用者,所有的这些应用都离不开宽带技术的支持。
预言一新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宽带网没有前途的人和说新经济并不存在的人,是同一种人。在西方,当股市下跌的时候,所谓的批评家们就开始说新经济并不存在,而旧的经济体系没有变化。事实是否如此?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仅对投资者、银行、金融业来说是这样,对于政策制订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基本问题。
时下,有不少人对新经济有极大误解。第一种人认为,实际上大的变化并没有发生,这些证券分析家和经济学家们认为,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股市上的泡沫而已,叫做“股市过热”,指这是炒作和太多公关运作的结果。他们认为数字革命已经终结,它的重要性也已经不复存在,任何实质变化都没有发生。另一些人则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发生的确实是一场革命,一场数字化革命,它将改变一切,这场意义深广的革命将带给我们另一段长期的持续的高涨的经济发展,至少可以持续25年到30年的时间。但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错了。首先,确实有一种新经济,我将解释它何以为新。其次,如果它是一场革命,那么人们就不应期待它将会笔直的线性的发展。如果有人希望革命一帆风顺,那么我说他太过单纯。所以在这场在中国和世界上正在进行的革命中,我们应该期待有更多的激流。如果说新经济没有发生,那么你如何解释下列事实,今天计算机芯片市场高达3500亿美元,并且每天又有更多的芯片生产出来。世界上每13个人就拥有一台,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加。我对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并不是很清楚,但他们确实是在快速的增长中。是否有人认为这些芯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将会消失?即使今天,部分的PC被PDA(个人数字助理)之类的设备所取代。所有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并且彼此交互重叠、层层相关的网络,而且这一切正在全世界各地发生。一个显然的不可动摇的事实就是,确实有一场革命正在进行,而且这场革命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畴之外。
现在美国以及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经济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不是工业经济,而是第三次浪潮中的经济,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的概念,来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例如资本,过去的传统经济学中对之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什么是第一次浪潮时的资本?只有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是土地。
现在来谈第二次浪潮时的经济,一片片的纸,一份份的股,表明属于我的那部分所有权,是装配线,是铁道线,是卡车,是对企业的权利。这是资本的最基本的形式。请注意,作为所有者,你实际上只拥有一张纸,这是一种象征,象征某些可以触摸到的、实际的东西。同时和土地一样,这些资本,例如装配线,是不可共享的,我拥有就表明着你不能同时拥有它,而且它是实际的可以触摸的,装配线可以使用三年五年,它在那里,你可以看得到。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第三次浪潮时期的资本。比如我买第三次浪潮型公司的股票,我拥有什么?我拥有一片纸,作为一种象征,是否有人关心微软有一条装配线?我是否关心微软或者其他任何第三浪潮公司有没有不动产?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那些在第三浪潮公司工作的人,关心他们的头脑。在第三浪潮公司工作的员工头脑中的有的是知识,以象征的形式存在的知识。它们代表的是一种超象征型的经济。这种经济和以前的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共享。你可以使用我所使用的知识。你不能使用同一块土地,你不能使用同一条装配线,但是你可以使用相同的知识。如果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知识,我们甚至可以创造更多的知识。这是全球化的经济中根本性的变革。
三千年前的亚洲,我相信稻米是货币,是一种如果不用于交换,你也可以将它吃掉的东西。工业革命出现了从可以吃的货币到可以使用的货币的转换。在旧的经济体系中,稻米的价值由其重量决定,但是对于纸币,其价值由印在上面的文字决定。现在我们的货币正在越来越电子化。不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小面值的纸币,我是指信用卡,交易卡正在变得电子化。我们用一条定律来描述这一点,那就是货币正在变得信息化,信息正在货币化。我们意识到信息具有货币价值,将之货币化,同时我们将货币系统信息化。随着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构建的新信息基础的进步,“在家工作”将成为可能。20年前,在写《第三次浪潮》的时候,我们谈到电子化的大学,当时《纽约时报》在头版发了篇文章认为,我的著作是在胡说八道,“在家工作”永远不会发生。但是20年后,我们确实在家里工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
预言二:服务经济将会走向体验经济
托夫勒说,我在《未来冲击》这本书里确实讲到了建立在经验和心理基础上的经济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随处可以看到我在《未来冲击》中所描写的体验经济。比如,大家看电影是为了得到某种经历,大家搞旅游、搞计算机游戏都是为了得到某种经历。在传统经济中,我们去购物中心,就是为了买东西。但现在,这些购物中心都在有目的、有意识地给顾客创造一个让你很难忘掉、非常愉快的经历。在几年前,我在马来西亚的经历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点。我开车经过一栋低矮的房子,在房子外面,排了很长的队伍。多数是年轻人,经常是两口子。我问导游,他们为什么排队进去。导游说:如果你进去以后,可以经历下雪。因为马来西亚是热带,从来没有下雪。同样,你去迪斯尼乐园,它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体验。我在《未来冲击》里,谈到体验经济,也就是说,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商家将靠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取胜,但这还不属于第四次浪潮范畴。
预言三:下一步生物和信息技术将融合
第三次浪潮下一步将集中在生物、遗传等生物学领域,将是一个“人机世界”。在本周,信息科学家宣布发明了一种建立在DNA代码基础上的计算机。在这之前,都是信息技术改变生物技术,现在则是生物技术更好地改变信息科学和技术。据最新的新闻报道,上周以色列的科学家发明了这种基于DNA技术的计算机,非常小,细胞组织可以储存数以亿万计的信息,而且准确率达到99.8%。未来,这样的计算机可以在人体细胞内担当起一个监视器的作用,以观察人体内部是否有病变,并提出治疗方案,好让医生对症下药。
所以我说第三次浪潮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字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阶段。这些都是第三次浪潮的组成部分,第四次浪潮将在这之后出现。
预言四:第四次浪潮中人类移民太空
在第四次浪潮中,人类开始越来越认真地考虑迁到宇宙其他星球上去,并在某些星球上繁衍生息。我创办的托夫勒公司目前正与美国国家宇航局联合从事一项研究,主要研究宇航生物学。通过宇宙空间站来了解上面生物的变化。我们常常纳闷:有些事情看起来不可思议,按常理以为有些地方生命不可能存在,但我们却发现了生命。如在非常非常深的海沟里,压力很大,但是我们发现了微生物。在北极圈的海洋底下,也同样发现生命的存在。我们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生命(不光是指人类)在火星上,有没有可能存在?目前,公司正由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小组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在宇宙中,由于引力极小,细胞受到的压力也小,非常有利于做细胞实验,这样产生的医学结果就与地球上实验结果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在天上可以做到地面上做不到的事情。
(本文已被浏览 4046 次)
发布人:
-----
[
→ 我要发布新闻
]
上篇文章:
背景资料:信息的基本特征
下篇文章:
阅读材料: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
中心分类
|
同步课程
|
信息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专题学习
|
学习评价
|
信息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
课堂管理
|
公告宣传
小组活动
机器状况
课堂指南
|
同步资料
|
信息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试题资料
|
实用技巧
|
OA技术
操作系统
数据管理
网络技术
|
第二课堂
|
QQ园地
IT资讯
梅州新闻
学科整合
法制之窗
安全专题
家长园地
课堂搜索
课堂标题
发布人
请选择课堂类别
同步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专题学习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课堂管理
公告宣传
小组活动
机器状况
课堂指南
同步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试题资料
实用技巧
OA技术
操作系统
数据管理
网络技术
第二课堂
QQ园地
IT资讯
梅州新闻
学科整合
法制之窗
安全专题
家长园地
第2课时 在WEB-BLOG学习档...
第9课时 网上获取信息的策...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Access - ...
近期更新
2023级高一年级学生综...
高中综评自我陈述参考文...
2022级高一年级学生综...
2021级高一年级学生综...
2021级高一(3)(4)...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
2020级高一(4)学生综...
2020高一(4)课堂学习...
高一(4)课堂学习任务--...
19-20学年度坭陂中学高...
热门课堂
第2课时 在WEB-BLOG...
第9课时 网上获取信...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Access...
如何下载图片?
最先进火星车:好奇...
电子邮箱的注册及邮件的...
2006年入学学生学籍号...
广东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等级考试报名信息的校对...
如何申请电子信箱及收信...
图片课堂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
最先进火星车:好奇...
关于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版本:
ShopSha V XP Free
┋
管理
┋
TOP
┋
本站总访问量:
11659703
人次 ┋ 最高峰
73
人在线 ┋ 当前有
1
人在线
『99100IT园地』
[功能型]
┋页面执行时间:
93.750
毫秒
Copyright 2004-2024 ShopSha-WorkShop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58107号-2